-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
就醫(yī)助手
隨著各省啟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旅游區(qū)、文化娛樂場所相繼關閉,飯店也取消了聚集性宴席?,F(xiàn)在很多人居家隔離,看到每天全國確診病例在增加,有人變得焦慮不安,有人甚至產生了恐懼心理,干脆閉門不出。對此,1月29日,在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楊艷杰表示,出現(xiàn)焦慮、憋悶、易怒、恐懼等現(xiàn)象,都是得了不同程度的“心病”,需要進行自我疏導調解,更重要的是要科學看待疫情,對病毒傳播有正確的了解,堅定會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
“現(xiàn)在有兩種極端心理,一種是過度恐慌,另一種是過于淡定?!睏钇G杰說,她進一步解釋,過于恐慌的從除夕開始就閉門不出,認為“空氣中都是病毒”。其實這是對病毒不夠了解造成的過度恐慌。病毒的傳播需要宿主,在空氣中沒有宿主不會一直存活,所以不存在“空氣中都是病毒”。這種因為恐慌帶來的過度自我封閉,會讓人情緒低落、焦躁,長期這種負面情緒也會讓人免疫力下降,就算不出門不會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也容易因為免疫力下降引發(fā)其他疾病。要多給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就是“正能量”。如果負面暗示過多,本來沒有疾病,也會感覺自己得了病。
而過于淡定的出門不戴口罩,不相信“我會那么倒霉”,堅信“被傳染比被雷劈的概率還小”。面對疫情沒有必要恐慌,但也不可以太大意。按照現(xiàn)有研究成果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肺炎有較長的潛伏期,潛伏期可能傳染,需要阻斷傳染途徑。所以出門到公共場所去,戴口罩是必須的,還有洗手、不吃野味生食、家中消毒,這些主流媒體反復宣傳的基本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阻斷傳染途徑,防止疫情擴散。阻斷了傳染途徑,你就是安全的,不在乎、不阻斷,你被傳染的風險就一直存在。我們每個人都要科學地看待疫情。
面對意外到來的“超長假期”,該如何科學健康地度過?楊艷杰建議,要適當活動和外出、作息規(guī)律、減少刷手機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
感到自己情緒過度焦慮、易怒,不知所措時,可通過練習呼吸放松等身心調節(jié)方法,穩(wěn)定焦慮、緊張、恐慌情緒。人不能離開社會、斷絕溝通,要時常通過電話聊天、寫日記、網絡社交媒體等途徑增強聯(lián)系,獲得來自家人與好友的支持。在當?shù)貤l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每天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不出門也可以在家做瑜伽、力量訓練等運動,增強機體代謝水平,改善情緒,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超長假期”里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閱讀一些圖書、做一些手工,學做兩道美食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意義。
帶著過度悲觀的情緒去大量閱讀負面報道,容易陷入不合理認知與恐慌情緒之中。要轉變認知,既看到疫情嚴重的一面,同時更要看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醫(yī)務人員堅守崗位的一面。理性獲取政府發(fā)布的官方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堅定信心,相信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疫情,這是最重要的。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士英)
[?責編:孫宗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