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里了?在家庭教育中,不要讓父親缺位了
作者:八病區(qū) 許耀曦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16:05:00
也忘了是哪天,在超市里走著的時候,瞥見了個想要玩具的孩子一手抓著媽媽的手,一手指著玩具像是要哭出來似的?;氐郊依锟偸菚肫?,很好奇那位媽媽會怎么做——她會同意嗎?她是怎么同意的呢?是那個孩子做了些什么事情讓她同意的嗎?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爸爸在,事情又會怎么發(fā)展呢?
后來漸漸地覺著有些奇怪,似乎在日常生活很少會看見爸爸會單獨領著孩子來超市,現(xiàn)在媽媽的身影也慢慢得變少了。孩子經(jīng)常和爺爺奶奶一起,然后在家庭內(nèi)部自然形成了兩代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不可避免的矛盾??梢钥闯龈改冈谂σ?guī)避成為孩子的兄弟姐妹,卻又想和朋友一樣和孩子交往,在矛盾掙扎中逐漸“被放棄”了作為父母的責任。孩子則在夾縫間生存,一不留神就成了大人口中的“墻頭草”,長期在這種情況下生活的孩子們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心理壓力、軀體的不適及行為的偏差,這又會成為被批評的靶點。慢慢地孩子開始不和父母表達自身的情緒,隱瞞在校園的生活,父母又會因此焦慮不安,進入了不休止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孩子長大離開了原生家庭,但是又不會很好地組建自己的家庭,甚至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成為了他們父母的樣子。
以上所述,僅是親子關系矛盾的其中一個例子以及可能發(fā)生的一個較為極端,但很有可能曾經(jīng)就發(fā)生在現(xiàn)當代這些孩子父母身上的后果,而大部分親子關系矛盾中都有一個十分突顯的現(xiàn)象——便是親子雙方?jīng)]有辦法進行一次能夠達到理解對方效果的溝通,同時這也總是在悲劇發(fā)生后才會被發(fā)現(xiàn)。而這些悲劇的發(fā)生可以說正在一個大爆發(fā)的時期。我想這里面的原因一定很多,但單以社會環(huán)境作為一個關注點,退至祖輩出生的時代,當時中國社會中大部分人面臨的主要問題便是能“活得了,吃得飽,穿得暖,睡得香”?,F(xiàn)在一個孫輩到了祖父母家,收到的來自祖輩的關懷便是滿滿的一桌飯菜以及一陣噓寒問暖。而我們的父母也不免受到上一輩觀念以及自身經(jīng)驗的痛苦過程的影響,當年衣食住行的關注則轉移到了現(xiàn)在對于經(jīng)濟水平的要求,或許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過自己之前的苦日子吧。
???極為諷刺的是,現(xiàn)在孩子關注的重點以及受到的痛苦經(jīng)驗又恰恰是因為父母對于經(jīng)濟水平的過分強調(diào)。有一個簡單的例子便是,孩子周末回家時家里的餐桌上是沒有爸爸的。爸爸去了哪里呢?爸爸要賺錢養(yǎng)家,太忙了,忙到周末都回不了家吃飯了。孩子飯吃飽了,穿得暖了,但是爸爸在自己的童年記憶里失蹤了。如果在類似這種情況下,孩子有了一些人際上的困擾時就會很容易走進一個死胡同,因為他并沒有和父母這些長輩求助的經(jīng)驗,要是他恰巧也沒有可以商量的朋友的話,就只能獨自在網(wǎng)絡或者其他地方尋求幫助了,整理目前的困難并面對它。但是潛藏著的危險并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放過他。
父母雖然提供了良好的物質(zhì)上的保護圈,卻忘記教導孩子如何識別和脫離危險,以及不給他人帶來危險,甚至能夠保護他人的能力。懂得自救的孩子獲取及接收信息的渠道其實遠比父母多得多,所以網(wǎng)絡上觀看“如何穩(wěn)定情緒”以及“如何與良好與他人溝通”這一類視頻的大多是現(xiàn)當代的年輕人,可以看到這些孩子無意間很努力得擔任了彌補父母當年在某些方面缺失的角色。但當孩子意識到這件事并提出抗議,表示無法承擔父母所指派的任務,父母卻仍舊能以“養(yǎng)育之恩”堵住孩子的控訴時,無處申辯的孩子總會走向父母意想不到的路途。我一直會想如果在此之前父母能夠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和孩子進行一次心平氣和的談話,理解孩子并盡可能在談話的最后得出雙方都能接受的結論,悲劇都不會發(fā)生。
讓人慶幸的是,敏銳的父母也開始重新認識自身的教育方式以及過往經(jīng)歷,而相關的專家更是在努力幫助父母們理解如何做好父母這件事情,相信能夠幫助到更多有困擾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