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一掃關(guān)注公眾號 -
就醫(yī)助手
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是任何對生物體有意的傷害行為,而且被傷害者會力圖避免這種行為。
? ? ?敵意性攻擊:行為者的主要目的是傷害對方,比如孩子甲打了孩子乙并嘲笑了對方;
? ? ?工具性攻擊:通過傷害別人而達到其他目的,例如,一個男孩為搶玩具打了一個女孩,他的目的是搶玩具,打人只是手段,就是工具性攻擊。
攻擊行為的原因:
對攻擊行為的研究顯示導致攻擊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家庭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氛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父母在教養(yǎng)中更傾向于體罰或者壓制孩子的攻擊行為和反抗行為,那么他們在采取這些壓制措施的時候,同時也給孩子的攻擊行為提供了榜樣。
? ? ?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攻擊行為多的孩子的父母也更傾向于采用攻擊的方式解決沖突,他們也會在孩子受到同伴侵犯時鼓勵他們的孩子以強制的方式作出反應(yīng)。缺少父母監(jiān)管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反社會行為和不良行為。
家庭氛圍是另一個影響因素。帕特森(Patterson,1992)發(fā)現(xiàn)高攻擊的兒童通常生活在爭吵不斷的家庭氛圍中,成員之間很少以親切交談的方式進行溝通。他們較少交流,即使交流也是以嘲笑、威脅或者其他激進的方式進行。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常常是一個家庭成員試圖制止另一個成員對自己的挑釁。
? ? 在這些家庭中,教養(yǎng)者往往忽視親社會行為,幾乎只靠控制策略處理他們認為的不良行為,也只有這時父母關(guān)注孩子。對這些兒童來說,反抗成人是他們獲得成人關(guān)注的方式。高強制的教養(yǎng)方式教養(yǎng)的兒童往往最終會抵制懲罰,他們會通過反抗父母和重復受罰的行為來對父母進行反控制。
攻擊行為兒童的管理和人際訓練:
對于攻擊的兒童需要對其外部環(huán)境和他自身都進行管理和控制。
1、要創(chuàng)建非攻擊性的生活環(huán)境
家長和學校都要注意避免兒童過多參與攻擊性的游戲,包括兒童群體間的游戲以及電子游戲。盡量避免進入可能發(fā)生沖突的游戲場所。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盡量不要以強制控制的方式進行,避免沖突升級。家庭中應(yīng)鼓勵親社會行為,從小培養(yǎng)孩子安全的依戀模式。
2、找出并去除可能強化攻擊行為的因素
如果孩子的攻擊行為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那么就不給他想要的“獎勵”,讓他明白攻擊是沒用的。例如冷處理,把踢打的孩子送進一個人的房間,讓他冷靜下來,直到他采取了正確的行為方式。對這些孩子來說,家長也要和他們討論如何不使用攻擊行為而得到關(guān)注,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社會技能,發(fā)展親社會行為。
3、教會孩子識別并控制自己的憤怒
對于孩子本人來說,需要教會他識別并控制自己的憤怒,以安全的方式表達憤怒,而不是只會使用攻擊行為。教會孩子理解識別他人觀點的方法,讓他能夠在模糊情境下識別安全的人際信息,減少敵意歸因,以減少攻擊行為。提供孩子可能的社交技能,讓他們學會用非暴力的人際技能處理問題解決沖突。